第二百五十章 波士顿(二)(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采购废轮就是等米下锅,龙江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那三艘废轮没有拆解并销售完之前,收破烂收到美国来的安晓彬,基本上是无所事事。时间极其充裕的他,不趁这个机会在波士顿玩两天那就真见鬼了。

但虎落平阳的安大少爷,人穷志不短。竟然婉拒了吴晓燕让他们在自由酒店留宿的好意,带肖凌去莱克星顿找了一家宾馆,说那里是美国读力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住到那儿才有纪念意义。

在自由酒店休息了一夜,捣过时差,田文建二人便搭乘吴晓燕租来的凯迪拉克,前往吴博澜最希望他能考上的哈佛大学。

波士顿不算大,但商业中心仍然集聚了不少高层建筑,环境干净,整洁,尺度也很亲切,感觉不到纽约那种活力和喧闹。为了让他们二人对这个城市有个直观的印象,吴晓艳特意在市区转了一圈。

“这就是建于1697年的三一大教堂,那边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约翰汉考克大厦,以及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遗憾的是贝聿铭先生的设计,并没有受到波士顿人的欢迎。”

玫瑰色的砂岩外墙、高高的尖塔、铜雕大门无不提醒着人们这座教堂的历史。而贝聿铭设计的那约翰汉考克大厦,则是包裹着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在田文建看来,的确很一般,实在没什么出彩之处。

令人吴晓燕倍感意外的是,小娜竟然若有所思地说道:“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地区,如何设计一幢高层建筑确实是个挑战。如果不是玻璃盒子而是其他风格,到底是否会更好,也很难判断和想象。”

“到底是搞艺术的,还是我们小娜有眼光。”吴晓燕笑了笑,忍不住地赞了句。

相对于被许多人寄以厚望的田文建而言,小娜上什么大学则好解决得多。吴晓燕干脆帮她在毗邻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麻省国际学院报了名。让她先在麻省国际学院学习语言课程,等通过学院的语言考核后,就无需再行申请或者考雅思、托福,即可直接入读麻省大学的人文与美术学院。

省事是省事儿了,但学费可不是一般的高。囊中羞涩的田文建,不得不硬着头皮接受了吴晓艳对妻子的资助。

想到这些,田文建暗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道:“晓燕姐,我们两口子学的都是百无一用的专业,你的投资好像要打水漂了?”

不等吴晓燕开口,副驾驶上的吴博澜便回过头来,呵呵笑道:“这是晓燕给小娜的见面礼,跟你小子没一点关系。”

吴晓燕瞄了一眼后视镜,若无其事地说道:“太功利了不好,如果有选择的话,我宁愿像你们这样学点人文方面的东西。既然这个愿望在我身上实现不了,那就成全你们了。”

大恩不言谢,更何况这些年来,吴晓燕早把他当成了亲弟弟。田文建暗叹了一口气,摇头苦笑道:“姐,我就怕让你和师傅失望。硕士研究生还没读完,就跑来考博士研究生,就我这样能行吗?”

“小建,哈佛大学不是考上的,而是争取上的。”

见田文建还是没一点底气,吴晓燕脸色一正,异常严肃地说道:“入学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以便量才施教,而不是以此来决定是否录取。从某种意义上说,筛选过程在入学后才开始。跟国内那考上研究生就等于拿到学位相比,完全是两回事。”

眼前这位女强人简直就是本美国留学大百科全书,经过她昨晚三个多小时的介绍,田文建二人才明白各项准备工作的重要姓,以及美国的博士学位怎么才能拿到。

学海无涯,申请成功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入学之后要用近的两年时间来完成课程学习,并随时准备课程学习中的测验和考核,以保证课程学习质量;随后再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对其前两年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考核,只有通过了极其严格的考试,才能真正的成为“博士候选人”,并开始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田文建想不到那么远,对他来说能不能申请成功,才是眼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毕竟拿着的是省委包办的公务签证,如果六个月内无法获得录取通知书,那就得收拾行李,老老实实的回国。

至于其他大学,田文建是不会考虑的。人有脸树有皮,像后娘养的被人家扔到一边,再不考上个像样点的大学,正儿八经的学到点东西,那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前往剑桥镇的这一路走来,发现许多地名前都加了个“new”,以区别于英格兰的故土。而剑桥却没有称为“新剑桥‘,仍然称为剑桥,这让田文建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之前所看的那些哲学书籍,并不是英国剑桥出版社出版的,而是美国学者的著作。

进入剑桥镇,随处可见红砖红墙的房子,人们都说这里像极了伦敦,虽然伦敦田文建并没去过,但是还是可以感觉出伦敦影响的遗风。

许多的小艇在河道上疾驶,每艘小艇上坐着六七个人在振臂挥浆,看上去像是在比赛,却又看不到比赛的氛围。见小娜摁下车窗准备拍照,吴晓燕便微笑着介绍道:“划艇比赛是牛津剑桥的传统,哈佛本来就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所以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小建,能不能像人家一样划划艇,现在就看你的了。”吴博澜回过头来,意味深长地笑道。

“师傅,我尽力吧。”

说话间,轿车便缓缓停在哈佛的大门外。看上去很不起眼,跟清华大学的老校门有点相像。也许是来早了,并没有看到许多师生。走进去一看,到处都是赭红色的建筑,肃穆,严谨,能静得下心来对付外界的浮躁,真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而窗口那一抹明黄,则为这种呆板平添了几份生动。可以想象,窗户后面的人,并不是一群书呆子。

吴晓燕很显然不是第一次来,带着三人轻车熟路的在静谧的校园里转悠,想让田文建尽快感受到这个比美国历史还悠久的百年学府的魅力。

不起眼的校门,门前摆放着两头石狮子,具有着典型中国特色的东亚研究中心,清爽、整洁的校园,以及无论面积和建筑风格都不如国内一家省图书馆,但却是世界五大图书馆之一的哈佛图书馆……无一不给田文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之前,再次看了一眼那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就是一座知名学府的大门,再对比国内大学那些气派加气势的大门,田文建感慨万分,暗想真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回来的路上,吴博澜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异常凝重地说道:“哈佛哲学系历来被看作是美国哲学的缩影,它曾拥有皮尔士、詹姆斯这样的美国哲学象征,还曾拥有刘易斯、怀特海、蒯因那样的美国哲学领袖人物。现在还有罗尔斯、普特这样的世界级的哲学家。对了,你老师倍加推崇的迈克-桑德尔教授也在这任教。想在哲学上有所建树,这是你唯一的机会。”

不等田文建开口,吴晓燕便接过话茬,补充道:“其实哈佛哲学的变迁,基本上反映了美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弗朗西斯-鲍温为代表的19世纪的实在论、以爱默生为代表的先验论思潮、以阿萨-格雷和约翰-菲斯克为代表的进化论哲学、以霍金为代表的人格主义;以培里为代表的新实在论;以桑塔亚那为代表的批判实在论……等等。总而言之,这里的哲学氛围不是国内所能比拟的。”

摄影不等大雅之堂,更不是长久之计。在仕途上心灰意冷,一心想像闻教授那样教书育人的田文建,哪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便重重的点了下头,异常严肃地说道:“师傅、晓燕姐,我会努力的。”

“那就好,那就好。”

吴博澜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等小娜的入学手续办完,我们就回洛杉矶。不是我们狠心,而是想看到你俩能真正的自立。毕竟这里是美国,如果能这点都做不到,那你们可就真白来了。”

小娜抬起头来,咬着嘴唇,说道:“师傅,请您老放心,我们能照顾好自己。”

“跟晓燕姐刚来时相比,我们的条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师傅,我俩能行的。”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