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若纯站在白色楼梯转角处,看着墙壁上挂着的一幅画,心里顿时无线感慨。这幅画是一幅油画,出自自己曾经的好友,好友叫董希文。
这幅画是一幅名画的缩略版,它的名字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开国大典》,1952年出自董希文。
若纯与董希文是好友关系,若纯也懂画画,所以二人就是因为油画而认识的,并成为好友。而且董希文入党还跟若纯有关,当时是若纯推荐的,所以在1949年1月份,董希文入党。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宽4.05米,高2.3米。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然而,这幅油画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在其创作完成后,董希文又改过好几次,这倒不是董希文闲来无事,而是国家让他修改的。
第一次改动是在1954年“高饶事件”之后。当时有人通知董希文,去掉画面中高岗的画像。为使画面不受损害,董希文在其它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画像。油画中的人物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第二次改动是在正处于“**********”风头浪尖的1972年。刘少奇成为“叛徒,工贼、内奸”和中国最大的走资派,有人通知董希文将《开国大典》中的刘少奇去掉。
“不改不行吗?”
昔日若纯问道。在听说要修改油画后,若纯去找了董希文。
“不行。”此时董希文已经身患重病了,每日被病痛所折磨。
“你身上有病,我可以替你去。”
“不,党让我改,我就要改,我是党员,听党的。”董希文一顿,眼睛流下了泪水,“你父亲可好?”
董希文垂暮的目光里流露出了对自己好友若泽的怀念,若泽,是若纯那个时候的名字。
“去世了,没能逃过**********。”
那个时候,若纯是以昔日老友的儿子的身份去的。为什么?因为按照正常生长的话,1972年若纯也差不多四十多了。若纯没有装四十多岁的人,因为心累。
六百多年来,若纯也学过化妆,把自己画的年纪很大,可以说若纯现在化妆技术已经不逊色于任何人了。后来,若纯觉得这样很累,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先以朋友的身份老去,再次出现在故人面前时,自己以一个晚辈的身份出现。这个办法不错,屡试不爽。
此刻董希文己身患癌症,但是却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躯去中国革命博物馆做画面修改。经过修改后,删掉了刘少奇画像。这一年在董希文的指导下,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开国大典》的复制。
1973年1月8日董希文逝世。
第三次改动是1979年,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董希文家属不同意在原作上改动。为尊重这个意见,他们委托著名画家靳尚谊修改。当时靳尚谊忙于其他事情,便推荐了BJ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而关于原作,则保存在博物馆画库。
董希文画过两幅《开国大典》,一幅交由国家,而另外一幅没有达到四米多的长度,只是一个缩小版的。作为好友的礼物给了若纯,若纯当然不会拒绝。所以自己现在一幅有一幅迷你版的,原作则是保留在了国家博物馆。
这要是说出去,估计应该没人信。但是不信不代表不存在,墙上的确实是董希文的作品。
“没亲眼看到开国大典,有些遗憾吧。?”
不知何时,于伯已经出现在了若纯的后面,看着这幅画,不禁问道。
若纯凝视着这幅画,呼出一口气,看向于伯,“遗憾是遗憾,但是想想自己亲手把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是,而那个生命现在成了我什么事情可以倾诉的对象了,也就不那么遗憾了。”
1949年10月1日,
这一天的,整个中国都处在一种喜悦的氛围当中,打到了RB侵略者,赶走了******,传承千年的这个泱泱大国恢复一统,也就从这一刻开始,注定了这个从动荡战乱的国家将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富强。
纵然一片疮痍,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坚信!
下午,开国大典正式举行,这一刻,举国欢庆!
若纯想要去亲眼见证这一盛事,只是不巧,那个时候正好有人难产,而作为妇产科著名的医生,若纯义不容辞的来到了产房。
产妇难产,很有可能母子不保,产房如同战场一般,每个人都是十分的焦急,为这对母子感到担忧。
担忧是多余的,在伴随着毛主席那句载入史册的话后,一间产房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母子平安,孩子的脖子处有一处胎记,不过并不影响健康。
后来若纯知道了这孩子的父亲也是共产党员,不过在抗站中牺牲了。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于是就让这个为其接生的医生给孩子起个名字。
“人要谦虚,就要于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