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原因(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但他揣着这封奏折去了大名府行宫的后面。

刘娥终于进宫,不过她的身份仍不能曝光。

赵恒将奏折递给她看,问:“朕是否要起用此人?”

他能上位,吕端是首功,其次就是寇准与宋九。不过寇准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个赵恒十分担心。

至少现在不能起用,因此前期所用的重臣多是忠厚长者,例如他的几个先生夏候峤、李至、杨砺……其他人也以忠厚见长,如吕端、李沆。

这些人任用后,动荡不会多,即便革新,在他们矫正下,不会太冒进而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利于权利交接与过渡。

但宋九不是激进派。

而且刘娥也很敬重宋九,进京城三分之一就是靠唱宋九发起数次大捷而养活她与龚美的。后来进了张耆府上,实际那时候她的地位什么也不是。

就是如此,宋九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并且献了那几条妙策。

再从关系上来说,若是那个美丽的小小潘不死的话,宋九与丈夫还是连襟关系。

从个人人格来说,也比较放心,此人权利心不重。

不过一直没有用,那是有原因的,丈夫刚登基,声望未立起来之前,必须要扶持自己的人马,宋九不是,那是三朝老臣了。或者给他官爵,人家在乎吗?若不是为了国家,人家早就是东府首相了。

但宋九回来那会如何?

人家要政绩有政绩,要军功有军功,军政两边都有着很高的声望,那么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宋九的功劳,而不是丈夫的功劳,这多少会让人不放心。

声望太高了,反而一时半会使宋九留在了苏州。

因此提拨了宋九的两个儿子,甚至给宋九的孙子加了职官,包括女婿也鸡犬升天地陆续加官,宋九本人的职官都加到太师,而非是所谓的检校太师。

然后先将宋九搁着,适当的时候将宋九调回来。大家也能理解,并且也看出来新皇帝的这个动态还是要起用宋九的,只是不在眼下这个时期。

若无辽国入侵,丈夫与诸位宰相们做得也不错,似乎也无调宋九回来的必要。

然而刘娥考虑事情决不象所谓的高滔滔那样,一听娘家人受苦了,马上反对改革,甚至儿子死了她不悲伤反高兴。

她想了一会儿道:“不妥,河北遭到重创,有喜有忧,终没有完败辽寇……”

赵恒听明白了,一旦将宋九调回来,还是回到了登基时的原点,使宋九掌握了更大的声望。

刘娥又说道:“陛下,再稳一稳吧,况且辽国撤军回去了。”

理儿是这么理儿。

如果真的刘娥与赵恒对宋九无限的信任,使宋九爬上了张居正与霍光位置,宋九反而会害怕的。况且他也不想担负这么重的担子。

而且这一战中,辽国第二个名将,差一点使高丽亡国的耶律斜轸病死在军中,没有了耶律斜轸,即便宋朝雪藏了李继隆这个战神,问题也不大要紧。

但随后变故又起来了。

当年宋九奇迹般地从岐沟关突围出来,帐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勇将,虽然史珪与杨业、郭守文先后去世了,范延召,杨延昭,田绍斌,刘知信,李继宣,呼延赞还在,并且个个成为军中的栋梁。

除了他们,还有一人,符昭寿。

若参考范廷召他们,符昭寿应当不错。虽然家中做生意赚了许多钱,然而在宋九带动下,也拿出许多钱捐给了百姓,“善良仁慈”。

再从他父辈祖辈来看,当年符家将名列诸国。

但这是假像。

当年突围一战中,符昭寿起了作用,不过是拢了他的部下,又将他的部下交给了宋九指挥,后来真正突围时他早离开岐沟关,前去寻找救援了。

平时的善事,有许多钱帛不是他的,而是宋九的,怕赵匡义忌惮,借用符昭寿名义散发出去。当然赵匡义也知道,虽然表面上对宋九表示不满,你将朕看成了什么人,其实背下里还是很喜欢宋九会做事。符昭寿是拿出一些钱帛,可相比于跟着宋九划水所带来的财富,这些钱帛仅是九牛一毛。

符昭寿去了四川成了主帅,忽然迷上了蜀锦,找来无数技术高超的工人替他变着花样纺织,甚至发扬着王全彬、王继恩的光荣传统,采购材料一文钱也不给,连带着他的仆役们也开始耻高气昂,虐待官兵。

有张咏在,符昭寿还好一点。不过张咏在四川也呆了很多年,朝廷诏书将他调到美丽的杭州,顶替重病的宋九亲家张去华去了。

然后换来一个官员,牛冕,然而张咏临走时说了一句:“冕非抚众才。”

元旦时赵恒还留在大名府安抚残局,成都兵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