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最后紫幽给王妃披上一件银色织锦镶毛斗篷。这样的王妃,楞谁看了,都会忍不住瞅她两眼,何况安王这个丈夫?
再不待见,可王妃毕竟是他的结发妻子,这个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所以,看见安王妃从轿子上下来,先是惊艳的愣住了,后来凤眸一黯,立即妒火中烧的哼了一声,跨上了马。
他的神情,被紫幽捕捉到了,紫幽有点奇怪了。按说,安王如果真的一点不爱安王妃,那不管安王妃怎样,安王都应该没感觉,而不应该是刚刚那副表现。
那副表现,很像一个男人看到自己在乎的女人,对别的男人有情,而不喜欢他,才应该有的态度榍。
紫幽沉思了起来,觉得王妃所说的回帝都再回裴城,王爷就变了心,这中间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呢?事隔近二十年,要查起来,很困难哦。
不过,事关婆婆的幸福和权利,再怎么困难,她也不怕就是痘。
到了皇宫,当然要去觐见太后娘娘。《晋阳宫》此刻非常热闹,几乎已经坐满了来给太后娘娘拜年的人。
太后娘娘看着满大殿的人,心里非常明白今年给她拜年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多。
因为皇后娘娘倒了,掌管后宫的刘贵妃又是她们老刘家的人,这些人会闻风而动,一点都不奇怪。
紫幽一看,安国公夫人携着儿媳来了,宁王妃、明王妃、魏王妃,永国公夫人,还有不少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夫人、小姐、儿媳妇、孙媳妇,花团锦簇,云聚一堂,把个《景阳宫》挤得满满的。
看见紫幽她们进来,马上感兴趣地看着紫幽,几乎每一个都想打探一下,大燕国唯一的一位正一品女国师、女神的后代,和大燕国排名第一的纨绔,婚后生活幸不幸福。
出乎她们意料之外,紫幽身穿云霏妆花缎织彩百花飞蝶锦衣,百花曳地裙,梳着流云髻,带了一套祖母绿头面,柳眉弯弯,眸若清泉,挺直的琼鼻宛如玉刻,嫣红的红唇好似点破樱桃,充满着一种让人怜惜却又想要品尝的冲动。精致的五官完美的融合在娇嫩如莲瓣的脸上,衬着凝脂般的肤色,冷艳中,透出一抹娇媚,实在是美的令人惊叹。
正好刘氏也在,紫幽给太后娘娘行礼后,马上过去给二婶请安,然后再和各位王妃、夫人见礼。
互相寒暄过后,足足过了两刻钟还多。
太后娘娘一看安王妃打扮的漂亮,心情貌似也很好,还以为昨晚大年夜,儿子和儿媳和好了,马上笑眯眯地小声问道:“昨晚老六去你那里了?”
安王妃一愣,随即俏脸一红,接着眼神就黯淡了下来。
安王昨晚是去了她的院子,只不过不是为了睡觉,而是为了跟她说事。
说什么呢?当然是他那些儿女的婚事。安王也知道他的苏庶妃虽然受尽他的宠爱,在裴城受尽人的尊敬,可是这是哪?这是帝都,他不能堂而皇之的宠妾灭妻,带着苏庶妃到处招摇,而不带王妃。
这次带着孩子来帝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他们议亲,总不能撇开正经的主母王妃,而带着侧妃和庶妃到处相亲吧?那御使又好找事了。
关键现在皇上二哥也不知咋了,以前他宠着苏庶妃,也没见他不高兴,现在竟然警告他:“老六,你宠着那个女人,朕本来不想说什么,可你也不能整天让御使在朕耳边唠叨个没完吧?朕很烦的,你知不知道?”
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帝都世族大家的关系盘根错节,就说王妃的娘家左相府吧,二个哥哥,大哥娶的妻子是永国公的亲妹,二哥娶得妻子是武安侯的妹妹。
安王想起儿女们的亲事,还要依仗安王妃,所以,三十晚从宫里回来,这才到了安王妃这里。
只是他已经有好多年没踏进安王妃的院子,安王妃能有好态度对他那才是怪事。
安王妃说话很直,不属于温柔备至那一类型,更不会去讨好安王,所以,一见他进来了,马上就说道:“王爷是不是不熟悉府里的环境,摸错地方了?”
安王一听她话中带刺,马上也不高兴了,当即沉着脸冷哼道:“找你有事。孩子们都大了,希望你借着这次机会,好好留意,为他们议个好亲事。”
呸!当时安王妃差不点就想啐安王一口了。啊,你这个时候想起我来了,平常你宠妾灭妻的时候,怎么没想到我?
心里气愤的要死,说的话就更不会好听了。王妃当即就嘲讽地嗤笑道:“我说今天王爷的大驾怎么会光临我这个清冷之地,原来如此。。。。。。对不起王爷您了!只怕妾身没办法完成王爷您的托付了。妾身也是多年没呆在帝都了,而且,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安王府真正的女主人是谁,谁又会把妾身放在眼里?”
“哼!”安王吃了挂落,气的甩袖就走,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现在太后娘娘问起,王妃哪能有好脸色?只是,她是不会在太后娘娘面前,说安王爷不是的。那是人家的儿子,你搁人家当娘的面前,说人家儿子的坏话,能得到啥好处?所以王妃没回答,一笑带过了。
偏偏明王妃耳朵尖,听见了太后娘娘的问话。这个女人被明王娇惯坏了,昨晚一看太后娘娘身边没她的位置,却安排了安王妃和紫幽,当时就妒火中烧起来了。
暗忖:凭啥呀?她的王爷掌着军权,我的王爷还掌管着少府(相当于清朝的内务府)呢。何况,我家王爷对我那是一往情深、百依百顺;她那个王爷,根本就没把她当着王妃好不好?凭什么让她坐到你身边去?
她算老几?不就是因为娶了个国师做儿媳妇吗?可是只听说母凭子贵,还没听过母凭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