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水调歌头(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是一个长约一米六,高两米多的大座屏,正面是一条五爪团龙左右两侧各有一条满雕的行龙护住屏风的双肩,这是按照亲王服饰的形制做的。

看来这是件清代的亲王府邸正厅所用的座屏。屏风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是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的,是一种名位和权力的象征。经过不断的演变,屏风作为防风、隔断、遮隐的用途,并且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所以经久不衰流传了下来。同时还衍生出多种表现形式。

当今屏风主要分围屏、座屏、挂屏、桌屏等形式。这件就是座屏。这座屏是由插屏和底座两部分组成的。

插屏可装可卸,用硬木作边框,中间加屏屏风芯。大部分屏芯多用漆雕、镶嵌、绒绣、绘画、刺绣、玻璃饰花等作表面装饰。底座起稳定作用,其立柱限紧插屏,站牙稳定立柱,横座档承受插屏。

底座除功能上需要外,还可起装饰作用,一般常施加线形和雕饰,与插屏相呼应。座屏风按插屏数分为独扇插屏式、三扇山字式以及五扇等形式。

这件屏风也有一个独特之处,除了正面的龙纹雕刻,在这个屏风背面,也就是靠屋子里的位置,整面刻着一首宋词,赫然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行文流畅,一笔行书非常俊逸洒脱。

他看了一眼落款是“退庵主人”的款识。

这赵光,字蓉舫,号退庵,清滇省春城人。嘉庆二十五年的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工诗文,书法董其昌,笔意凝练圆润,海内知名,谥文恪。这位可是与陈孚恩、许乃普、祁隽藻等称清代后期四大书法家之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共95字。看来这位王爷也是曾有过等位的野心的,这九十五个字的屏风加上盘龙纹饰,不正是“九五至尊”吗!

这件屏风从包浆到纹理都是非常自然,没有任何后补或做旧的痕迹,萧遥凭肉眼判断就是真正的小叶紫檀老货。

“萧老板?!”白老七还没注意到这件屏风呢,只是正准备给耿平原介绍的时候,发现萧遥离他有好几步,没有跟着过来。再一看,霍!原来这里还有这么件好东西呢!白老七这么多年在潘家园打混,虽然没挣着什么大钱。但眼力还是练出来的了。这么大开门的老物件,怎么可能认不出来。

他立刻转头把耿平原叫了过来:“老耿,这件屏风可是好东西啊!怎么着有好货色不想着我?可太不够意思了!”

耿平原嘿嘿一笑:“怎么可能呢,这东西是前几天才从保定拉过来的,这不你说要来我也就不给你打电话了。怎么着,看上了?”

耿平原一边说一边给白老七使了个颜色。

“耿老板,这屏风,你开个价吧!”萧遥也没二话,这种东西是开门到代的东西,要拣漏基本不可能。不过这屏风对于他的怡园来说绝对是放在正房堂屋里最适合的东西。

“萧老板是自己人,老耿你开价可悠着点!”白老七插了一句。

耿平原这么多年做这个行当自然也是熟悉市场的,这屏风就是为他们准备的,早就算计好价钱了。他也没客气,开口就是四十万。

萧遥心里盘算了一下拿下来没问题。这种东西是一年一个价。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当然价格还是要讨的不然就被别人当冤大头了。最终商定,三十五万包运输送货。

军寨村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周边的村里渐渐出现了一批给他们配套的产业,包括运输和木材油漆等等。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了。也正是因为耿平原作为这条产业链的领头人,前几年这个老农出身的村支书当选了省人大代表,在邢州这地方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当晚萧遥和白老七就住在耿平原家,他们说好了明天一早上村里逛逛,各种各样的家具随便挑。如果有那些坏了或者残缺的,只要萧遥提出来,他们可以安排专人帮着修复和清洗保养。

第二天,耿平原和白老七带着萧遥到村里的家具一条街转转。说是家具一条街,其实就是从村口直通村委会的一条大路,这条路两边的住家把沿街的围墙统统改成了店铺门面,大多数的人家,在门外搭着棚子,有些是直接堆起来的,修复过的家具和那些成堆的桌腿凳脚的都堆在外边。

这就是萧遥来时经过的那条路。

“老三家的!忙呐!”耿平原带着他们到了一家挂着“老三旧家具”的招牌的铺子。

萧遥进了棚子之后,边上摆放的一对太师椅吸引了他的注意,这对太师椅是件大开门的老货,老紫檀木的。太师椅的椅把为几何形镂空,椅背袋有雕花镶石,古色古香,古韵十足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