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原始桩劲(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伙东北人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刚才打斗的那个大龙,功夫就不弱,而这个为首的白面书生一般的梁黄,更是个高手,刚才的一脚,差点废了林成的武功。

在黑道上,一般踢中下阴部位,并且伤的很重,丧失性能力,这就叫废了武功。

林成躲过梁黄的一脚,竟然没机会抄住对方的脚,自然也就没机会把梁黄掀翻在地了。林成是个化劲高手,全身上下的听劲迅捷无比,可以说林成要粘住一个人的胳膊腿,不管他怎么跑跳,还是躲闪,那都不可能脱离林成的粘黏连随。而此时,林成竟然没有机会抄住梁黄踢过来的腿,可见梁黄速度之快。

梁黄对一脚没有踢中林成也感到很意外,他的功力自己最清楚,别看他长的貌似瘦弱,但是拳脚上的劲力却是出人意料的刚猛。刚才梁黄坐沙发的时候没有全部屁股都着落在沙发上,而是只有半边屁股接触上了沙发,就为了能使出力全力一踢。

当然要想全力一踢,也并不是坐半边沙发就行的,而是最好是半蹲着腿,腿微屈,保持一种站桩的姿势,似圆非圆,似直非直。这样才能既发挥最大威力的情况下,又能有较好的灵活性,不至于力到劲头,被人制住。

一拳一掌打出去一定不能让胳膊走到劲头,再一分也前进不了,如果这样,那你胳膊在最远的那个点,就永远是最弱的一个点,力到劲头,往回收也是没有一丝余力。就好像失去了弹性的弹簧,已经被拉到极点,再也无法缩回去了。而我们的力正要如弹簧一般,而且是保持正常弹性的弹簧,不管是往前冲,还是往后收,都要跟弹簧一样。保持后劲的情况下,把意放远。太极练的劲,就是弹簧一般的活劲。

太极拳不是矫枉过正,而是含而未发。充满攻击力的招式会让人感觉心惊。但是含而未发的招式却会让人感觉胆颤,一种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恐惧。野兽攻击人的时候,还好点。如果野兽锁定人,却不攻击,那种心底的压抑,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恐惧,却能让人崩溃。

由此可见,似曲非直的姿态最能发挥最大攻击力。因为他本身就附和一种太极的道理。动物界中,拥有最强攻击力的不是狮子,也不是大象,而是作为万兽之灵的猩猩。你看猩猩的走路和攻击的架子,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太极混元桩。

面对猩猩的攻击,不论是大象还是狮子都要退避三舍,猩猩的挥拳攻击,谁能看出一点动物的影子,这分明是掌握了原始桩劲的太极高手。这种桩劲不是刻意练的,而是它们与生俱来的,不论是行走还是捕食都是这么一个姿势,也就是说它们无时不刻不在站桩。而站桩的重要性,只要是练过内家拳的都应该知道。有人打拳打的好,充其量你每天站个三五个小时,但是猩猩能一年到头都在站,所以没有哪个动物敢轻易招惹猩猩的。

我们在动物世界中看到狮子吃这个动物,吃那个动物,森林之王的老虎捕这个,抓那个,你可见过狮子老虎吃猩猩的?它们不是不想吃猩猩,而是根本不敢去招惹猩猩。因为他们都生活在一个自然界,对于危险有种本能的直觉。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么多动物都没有进化成人,而只有猩猩才能进化成人?因为猩猩不论是智商还是动作都是最接近于人的,对,你说的对,这也是科学家的说法。而我要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最终是猩猩进化成人?优胜劣汰,就是因为猩猩具有极高的技击本能,在动物世界中没有任何动物能与之匹敌,没有不惧怕猩猩的,所以这才是最优秀的种群,而只有最优秀的种群才能进化。

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这也恰恰能解释为什么现在作为万灵之首的人,现在攻击力退化的厉害,别说狮子,老虎,就是狼,狗这些动物,也能追的人四处惶惶而逃。因为现代人和猩猩最基本的区别就是直立行走,也正是因为直立行走了,这种天生的原始桩架,没有了,被直立行走给取代了,没有了桩劲的庇护,人的攻击力更多来源于他们的智慧,科技制造的东西。

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狗怕弯腰。一只跟你对峙的狼狗,尽管你心里惶惶不安,害怕的情绪充斥其内心,但是如果你弯下腰,狗保准夹着尾巴落荒而逃。这是狗的祖先留给狗对于猩猩的记忆,对于弯腰的动物,他们的祖先给他们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那就是绝对不能招惹。这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猩猩帮助我们人类打出来的威风,让所以动物都知道,一旦我们弯下腰,我们就是它们心底最恐怖的回忆。

梁黄对于林成能躲过自己这必杀的一脚,还是充满了讶异。自己和宋大龙,宋大虎都是同门师兄弟,自己等人虽然算是武林中人,但是都是走的黑道。可能自己等人在东山省境内没有什么名气,但是要是在东北,提到梁门三杰,那都是黑道响当当的招牌。东北之虎宋大虎,东北之龙宋大龙,还有自己虽然没什么外号,但是自己功力绝对高过宋家的大龙和大虎。自己就相当于师门的一柄暗剑,而且是最锋利的一柄。

宋大龙和宋大虎虽然功力上不如自己,但是出道早,在东北黑道上闯出了不小的名声。武和黑从来就不曾分过家。

这次自己等人来到东山省,就是为了从这里打开局面,在这里的黑道中分一杯羹。东北的黑道已经没有什么玩头了,所以就来到作为东山省先锋城市的岛城。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