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这是一场决战(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宝鼎还在想着战国贵族们湮没在历史硝烟中的时候,蒙恬已经开始讲述当前的河北战局。

这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后世人都知道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天下大势暂时不说了,合纵连横是战国政治的核心,而这一政治策略直到楚汉相争的后战国时代还是盛行不衰,此后传承两千多年,到了宝鼎的前世,这一政治策略更是成为全球政治的精髓。

大秦自蒙骜死后,王翦就是排名第一的假上将军,但军队实际控制在另一位假上将军蒙武的手上。好在这一时期,咸阳政治风暴不断,先有成蛟兵变,后有嫪毐(lao/ai)之乱,接着吕不韦又给罢相了,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昌平君继任相国后,力荐桓齮(qi)为上将军。最后各方妥协,大秦于是就有了三位假上将军,桓齮、王翦和蒙武,不过这次桓齮排名第一,成为事实上的秦军统帅。

第二年,赵国发动了对燕战争,老帅庞煖率军北上征伐。秦军乘此良机攻打赵国,一路由王翦率军从太原方向展开攻击,一路由桓齮、杨端和率军从河内方向展开攻击。赵国主力北上,国内空虚,兵败如山倒。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狂进攻,势如破竹。等到庞煖率军赶回,北路秦军已经越过太行山打进了河北,而南路秦军更是杀到了漳水河,距离邯郸不足百里。

这一仗赵国惨败,庞煖前期所创下的退燕败秦、斩杀秦军统帅蒙骜等一系列战果尽数化为乌有,庞煖因此悲愤而死。悼襄王赵偃随后驾崩,赵迁继位为新王。

秦国乘势继续攻击。还是两路进攻,一路在北线威胁河北,一路在南线主攻。南线秦军还是由桓齮和杨端和统帅,在漳水河取得了大捷,歼灭赵军十万,斩杀赵军主帅扈辄。因为漳水河南岸筑有长城,秦军攻击不利,随即调整策略,南线牵制,北线进攻。

北线秦军主帅一直是王翦,但此刻战局对秦军非常有利,邯郸攻陷之期指日可待,于是咸阳下令,调桓齮到北线出任主帅,指挥作战,而王翦却率一支偏师驻守晋阳,以牵制代北李牧。

“公子,你知道晋阳大营有多少军队吗?”蒙恬问道。

宝鼎伸出一只手。

“五万?”蒙恬摇摇头,笑道,“公子,晋阳大营留五万大军干什么?攻打代北?”

宝鼎没敢说话。当日他在代北就是这么想的,秦军兵分三路,一路在南线漳水河以牵制邯郸守军;一路杀进河北,南北夹击邯郸;一路则紧逼代北,拖住李牧,若李牧南下则即刻北上攻击。

“赵国就剩一支代北军了,如果我们在河北把这支军队消灭,邯郸还用打吗?代北还用打吗?”蒙恬笑着问道。

“决战?”宝鼎吃惊地问道。

“对,决战。”蒙恬说道,“我们在河北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在赤丽、宜安一线前后打了三个多月,目的就是要逼着李牧南下,将他的代北军一口吃掉,然后赵国唾手可得。”

宝鼎面颊微红,羞赧无语。外行和内行就是不一样,对整个战局的分析根本就是南辕北辙。回想当日在代北,自己还自以为是的把河北战局分析了一遍,认为秦军迫切需要探查到李牧南下的时间,以便迅速北上代北,切断李牧的退路,赢得大战的主动权,谁知秦军根本就没有这样复杂的想法,强悍的大秦人根本不鸟李牧,就是陈兵河北,等着他南下决战。

这才是大秦军队,只有大秦军队才有这种气吞如虎的大气魄,但可惜……

“你在代北的刺杀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这可以大大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蒙恬笑道,“对于我们来说,先前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燕赵结盟,燕军进入河北战场,二是代北的公子恒在李牧走后,率偏师南下袭击太原。”

“让人没想到的,你竟然在此关键时刻刺杀了燕国国相公子隆,彻底断绝了两国结盟的可能,并且导致燕国政局大乱。燕王喜现在自顾不暇,连派燕军趁火打劫的时间都没了。而尤其让人高兴的是,你还刺杀了公子恒。公子恒的死不仅仅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邯郸和代北两地长期以来所维持的和睦关系。李牧失去了公子恒的支持,邯郸再不会让他称霸代北。邯郸和代北的矛盾一旦激化,赵王和李牧势必反目成仇,其结果可想而知。”

宝鼎微微皱眉。难道赵王和李牧反目成仇,为的是争夺代北的控制权?但代北三郡贫瘠,拿到它的控制权对邯郸有什么直接好处?当年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还有,公子恒到底是谁杀的?既然李牧知道公子恒对他的重要性,李牧还要杀他?

“左庶长,公子恒不是我杀的。”宝鼎苦笑道,“但那位赵国公主的话显然不可信,李牧没理由杀他。”

“公子,公子恒就是你杀的。”蒙恬严肃地说道,“即使在大王面前,即使你知道大王知道真相,也不能矢口否认,有些秘密永远都是秘密。”

宝鼎急忙点头。蒙恬一旦严肃起来,那股扑面而至的威严还是颇有威慑力。

“至于李牧为什么要杀公子恒,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公子恒就是给公子隆陪葬的,让邯郸给燕国一个交待,同时避免邯郸和李牧因为此事而发生激烈冲突,导致河北大战失败,赵国败亡。”蒙恬说道,“公子恒不死,赵国就要拿李牧开刀,以便给燕国一个交待,否则燕国必然以此为借口出兵南下。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燕王喜即使不愿出兵也没办法。赵国现在就指望李牧的代北军了,邯郸敢把李牧拿掉?赵国生死存亡悬于一线,就算邯郸要拿李牧,李牧会答应?代北军会答应?所以公子恒是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值了。”

宝鼎有些明白了,不过此事既然蒙恬都看得出来,难道瞒得过燕王喜?

蒙恬看到宝鼎还是面带疑惑,于是又补了一句,“燕国两次伐赵,两次大败,如今的实力不堪一击,假如赵国亡了,燕国保得住?这个年代就是弱肉强食,谁相信盟约?赵国亡了,燕国必定难逃一死,所以燕王喜迫于我大秦的威逼,虽然不敢出兵支援赵国,但这种事,只要双方默契配合一下,彼此心照不宣也就算了,毕竟赵国也赔了一个公子恒,那可是平原君的儿子,赵国的柱石大臣,也算是损失惨重了。”

“难道燕王喜相信公子隆是秦人所杀?”宝鼎问道,“黑冰刺杀公子隆的理由实在太牵强了。”

“燕王喜即使怀疑又怎么样?难道他要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然后燕国跟着死去?”蒙恬冷声说道,“这个世上,什么都是假的,唯有实力是真的。燕王喜没有实力,只有忍气吞声,不忍也得忍,不信也得信。”

宝鼎无语。秦人太强悍了,有实力就是不一样,话里话外都是霸气十足。

蒙恬不再与他纠缠这件事,把话题重新引到了河北战局。

“此战,桓齮在河北击败李牧,然后与南线杨端和南北夹击,攻克邯郸,从此赵国亡,山东六国去其一。两人居功至伟,功勋盖世。”蒙恬面色不善,语气里更是透出一股愤懑,“桓齮和杨端和都是楚系的人,你可以想像一下,此仗过后,咸阳局势将如何变化?”

“大王有没有应对之策?”宝鼎试探着问道。他现在也被蒙恬的自信感染了,觉得河北大战确实十拿九稳,但桓齮怎么打败了?会不会和咸阳局势有关系?

“我大秦将士,上下齐心,誓死奋战。”蒙恬郑重说道,“这一仗,不仅关系到赵国的存亡,也关系到我秦国的兴衰,不容有失。”

宝鼎把嘴巴闭上,不敢乱说话了。

“李牧的大军已经抵达河北战场,正与我大军激战。”蒙恬继续说道,“李牧固守营垒,死守不出。为了把李牧的代北军主力诱出来,桓齮上将军打算示敌以弱,命令原先暗藏于井陉的麃(biao)公暂时不要出动,太原、上党两地的军队也暂时停止东进,就地待命。所以,你还有一点时间,马上派人去离石要塞,叫你的苍头短兵火速赶来晋阳。”

“我有军职吗?”宝鼎有些期待地问道。

“暂时还没有。”蒙恬笑道,“公子可以暂居我的军营,公子的苍头短兵则在我的军营外自建一营,粮秣武器自可就近补充。”

宝鼎微笑点头。看得出来,这一仗的大功劳没有王翦的份,也没有蒙恬的份,而自己不过跟在他们后面看看热闹,然后顺手捡便宜,捞点军功而已。

这就是贵族和平民的区别啊。贵族拿军功太容易,而平民若想拿军功,就要靠砍人头。靠砍人头来积累军功听上去很公平,其实里面的名堂太多,某种程度上就是忽悠人。假如你的上官死了,你不但没有功劳,还要连坐;假如己方的死亡人数等于或者超过对方,你砍再多的人头也没用,不但无功还有罪责,总而言之,最低层的士卒想靠砍人来积累军功,太难太难,幸运者有,但太少了。

不过相比闾左贫贱连从军的资格都没有,这些从军的平民待遇就很不错了,最起码有进爵加禄的希望,要知道砍一颗敌国甲士首级,加爵一级,赏田一顷(一百亩),住宅九母,庶子(侍从的统称)一人,要做官就是五十石之官。爵位到了五等大夫爵的时候,不但有相应的田地赏赐,还允许有六个奴隶,做官就是县尉一级,算是很高的待遇。

过去那些跟在武安君白起后面的将士,幸运者较多。武安君打的都是大仗,一仗打下来常常要宰杀对方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所以跟在他后面的将士都很幸运,只要不死,都能捞到爵位,这大概也是秦军将士们崇拜他,至今还在缅怀他的原因之一吧。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