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张白倒地咋办(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233章 张白倒地咋办

李岩家与李诚家门对门,他在窗户上看到了这一幕。

“或许出于好奇心,他后来经常来看。父亲觉得这个小孩蛮聪明,又喜欢听,那就进来听吧。”李家说。

李家长辈是发小,关系亲密。三年困难时期,作为幼子的他被父亲从农村老家接到城里。第二天,窗台上有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在探头,那就是4岁的张白。两人很快成了玩伴,打弹珠,拍画片,看连环画和电影,几乎天天在一起。

李回忆,张白为人朴实,“就好像生活在下层老百姓中间”。在他印象中,工作与护卫有关。他的弟弟曾告诉他,没事就跑到街上,跟小摊小贩打招呼、聊天,和他们很熟悉。

家庭影响让张白容易接近老百姓。但对跟随李诚读书,种花王似乎并不赞成。种花王举例子,是宋朝的史嵩,此人即使身处危局,依然努力坚持。

32岁的史嵩考中进士。当时正是他叔叔史弥远当政的全盛时期,他被安排到战略重镇襄阳,任光化军司户参军,管理那一带的户口和粮食。虽然这不是武职,但他非常关心军事,通过细致的观察,很快洞悉了边境的布防情。

因宋金战争基本结束,李全之乱平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成了当务之急。朝廷号召京湖江淮等地屯田。时年40岁的史嵩之负责襄阳屯田,积谷68万石,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朝廷及时给他加官为权知枣阳军兼制置司参议官。

第二年,他在枣阳发动军民兴修水利,开了置堰屯田的先河,粮食再获大丰收。朝廷又给他晋爵,封鄞县男,从五品。绍定五年(1232年),史嵩之升任京湖(今湖北与河南西南部分地区)制置使,兼知襄阳府,成了名副其实的襄阳军政一把手

之后,蒙军北撤。原先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地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真空地带。朝廷决定趁此良机挥师北上,收复“三京”,即应天(今河南商丘)、开封和洛阳。

史嵩之刚从前线回来,深知前线情况:河南地区连年兵连祸结,赤地千里,蒙军北撤,留下的几乎全是没有人烟的空城,军队开拔,粮运困难,又不能在当地筹集。

荆襄(今湖北)地区刚逢水患虫灾,老百姓饥馑流亡,如在这种情况下再征兵征粮,势必造成百姓逃亡,游民聚而为盗。再是,以蒙古人的野心,他们想灭南宋是迟早的事,宋军孤军北上风险很大。所以他上书六条,力谏宋理宗不可轻易出兵。但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时任丞相的郑清之,把收复三京的事看得太容易,把蒙古方面的实力估计得太低。他命令庐州(今安徽合肥)知州全子才带一万士兵收复汴梁。当时汴梁的蒙军守将是金国的旧臣崔立,崔立被李伯渊、李琦等几个金国旧臣杀死。李伯渊打开城门,把全子才迎了进去。

另一员大将赵葵率5万兵力从滁州开到泗州,收复泗州,然后来到汴梁,与全子才会师。赵葵督促全子才向洛阳与潼关进军。全子才派徐敏子带了200名兵士做先锋,又派杨谊率一万三千名强弩手作为后继。

徐敏子到了洛阳,洛阳并无蒙古军队,只有300户老百姓。这300户老百姓向徐敏子“投降”。事情果如史嵩之所料,徐敏子进城只一天便断了粮。

杨谊率一万三千名强弩手走到洛阳之东三十里的龙门附近,与蒙古兵遭遇,一战即败,杨谊孤身弃部逃跑。徐敏子也只好放弃洛阳,向东撤退。

于是,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一支筋疲力尽、饥肠辘辘的步兵在撤退,而无数剽悍的蒙古骑兵在后面追杀。

蒙军追奔数百里,杀伤宋军十之八九。不久,赵葵、全子才也借口史嵩之不运粮食接济他们,一起从开封、应天撤军。

“三京之役”的失败,激化了宋蒙矛盾,近半个世纪的宋蒙战争由此揭开序幕。

钓鱼城遗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祝永都督淮西成为抗蒙最高统帅。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可汗窝阔台命阔端、阔出、口温不花等大将,分三路攻宋,取唐州,拔枣阳,侵襄阳、邓州,入郢州。

端平三年(1236年)春,蒙军攻洪山、江陵。京湖制置使赵范没能妥善处置襄阳南北两军之间的矛盾,致使襄阳北军主将王旻降蒙,城中“官兵四万七千多、财粟三十万、军器二十四库”全部落入蒙军之手。

接着,蒙军陷光州、破固始、降随州、攻蕲州、围庐州,略地至黄州。宋军全线溃败。

危急时刻,因得罪郑清之而已在地方上任职的史嵩之被宋理宗任命为淮西(今安徽省江北部分)制置使,赴前线督战。

史嵩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严厉惩处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吏,同时奏请朝廷,对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予以重奖并破格提拔。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