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崇祯九年(天聪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后金使臣一行抵达朝鲜首都汉城。
后金八旗旗主及漠南蒙古台吉给朝鲜国王的书信各一封,朝鲜官员以不合规矩为由拒绝。
英俄尔岱便口头要求朝鲜为皇太极劝进。此言一出,朝鲜上下哗然,成均馆儒生金寿弘率138人联名上疏,请求“斩虏使、焚虏书”。
仁祖虽不至于如此极端,但也不接见后金使臣,只让后金使臣去议政府议事,并派兵昼夜防守。
英俄尔岱等人担心留在朝鲜有性命之忧,赶紧抢了朝鲜人的马匹,夺门撤走,途中观者塞路,群童或掷瓦以辱之。
仁祖一面派人追上英俄尔岱,递交答复,表示后金的要求是朝鲜“不敢闻之语”。
一面于三月一日向朝鲜八道下达以“绝和备御”为要旨的谕书。英俄尔岱接受这些文件,回国后呈给皇太极。后金众臣建议讨伐朝鲜,皇太极则指示继续交涉。
随后,朝鲜春信使罗德宪、李廓来到盛京。皇太极于四月十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宣布建元崇德、国号大清。罗德宪、李廓在大典上拒绝向皇太极跪拜,皇太极没有问罪他们,只在十五日将他们礼送出境。
皇太极给他们一封国书,自称“大清皇帝”,称朝鲜为“尔国”。回顾历史恩怨,驳斥朝鲜巧言饰非,讽刺朝鲜对明的愚忠,最后要求朝鲜国王立即送子弟为人质,否则将兴师问罪。
罗、李两人在进入朝鲜前丢弃该国书,但誊写内容呈给仁祖。朝鲜再次举国哗然。
六月十七日,仁祖向清朝发出“檄书”,强调“败盟”责任在清方,两国关系濒临破裂。
此时皇太极尚未入侵朝鲜,因为他正派军队入侵明朝。
崇德元年五月,皇太极派阿济格等领兵攻打明军,这是第一次入口之战。俘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生擒总兵巢丕昌。
十月,征明大军凯旋,皇太极就着手筹划出征朝鲜,并派人前往蒙古会盟。查户口、编牛录,抽调外藩蒙古之兵力从征。
皇太极亲征朝鲜的目的,从政治上来说,是通过亲自降服号称“小中华”的朝鲜来树立自己的正统性。
从军事上来说,是解除攻打明朝的后顾之忧。
从经济上来说,当时清朝粮食歉收,皇太极希望通过征服朝鲜来确保物资供应。
而朝鲜内部也分化为金尚宪、洪翼汉为代表的斥和派和金瑬、崔鸣吉为代表的主和派。
前者占绝大多数,以台谏官员为主,后者则以仁祖反正功臣为主,两派争论不休。
仁祖起初偏向斥和派,后来在崔鸣吉的反复劝谏下倾向“守和”,按照崔鸣吉的建议派遣译官去清朝,沟通缓和双边关系,力图维持兄弟之国。
十月,译使朴仁范等所携国书被皇太极拒绝接受,随后对朝鲜下最后通牒,要求十一月二十五日前送来王子,更定和议,否则将大举东抢。
仁祖痛苦地说:“欲为守御之备,则形势如此。欲为羁縻之策,则名士辈皆曰不可。贼来而已,将如之何?”
最终,仁祖顶住朝中斥和派的压力,又派朴兰英出使清朝。不巧的是在北上途中,丙子之役就爆发了。
崇祯九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命兵部贝勒岳托,召集众臣于笃恭殿,宣布将亲征朝鲜,以惩其“败盟逆命”之罪。
每牛录各选骑兵15人、步兵10人、护军7人、共甲32副。石廷柱汉军每甲士1人箭50枝,甲12人备长枪1杆,2牛录备云梯、挨牌各1副,并携半月行粮,于二十九日集合。
十一月二十五日(冬至),皇太极祭告天地、太庙。列举了朝鲜在萨尔浒之战时“助明来侵”,在辽沈之战后“招诱辽民”,在丁卯之役后“屡败盟誓”等罪状。
十二月一日,外藩蒙古的兵马赶到盛京会合,参与讨伐朝鲜。
皇太极安排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盛京,武英郡王阿济格驻牛庄、饶余贝勒阿巴泰驻海城,以防备明军。
翌日,皇太极誓师,正式出发。其部署如下:
第一队户部承政马福塔、前锋大臣劳萨,前锋300人。
第二队豫亲王多铎、贝子硕讬、贝子尼堪,护军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