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3:盛极必衰(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www.x630book.com,

洪武帝曾对道人言“天亦有师乎?”,遂赐“大真人府”牌匾一块于龙虎山,换下“敕建嗣汉天师府”牌匾。此事不知真假,但有明一朝,确有改天师称呼为真人一事。

洪武帝收天下僧道名字编录成册,发放度牒,道行不满者勒令还俗,可以看作是“封神榜”,有了朝廷下发的度牒,就算是榜上有名的真仙,没有度牒的就是妖魔鬼怪。

洪武帝对道教佛门的态度,相对来说是一视同仁的,既不算推崇,也没有敌视。

永乐帝以真武化身自居,大兴土木扩修武当山,敕赐“大岳”之名,武当为明朝皇室家庙,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内里宫殿,比之明朝陪都金陵城还要来的像陪都。

有兴趣者可以去旅游一下,说几个武当山景点名称“南天门”、“紫霄宫”、“玉虚宫”……是不是很熟悉?武当山的鼎盛,在野不在朝,在朝有名,却无权。

明朝道教的权,自始至终,不论是有名无实还是名副其实,都是下发给正一派,当然不是国教,明朝也没有国教,只是敕封历代张天师为大真人,职责“掌天下道教事”。

洪武永乐过后,明朝的道教,可以说大兴,也可以说暗流涌动,大兴是岁月静好,可以安心发展,尤其到了嘉靖年间“崇道抑佛”后更是一家独大。没了外部压力,北全真南正一就开始了内部倾轧,互相攻伐,要争一个牛耳,不是你死我亡的那种,比那还可怕,是慢刀子割肉般的一同腐化。

明朝道教的外部压力,在野主要来自于程朱理学,在朝,来自于洪武永乐时敲定的“度牒政策”,天下道士,都得在朝廷挂名,而且还要考试,学艺不精者,绝了当一个正规道士的路。

世上最不缺的是“赤脚”,野道士野和尚多如牛毛,有那么一两个出名的,便被吹捧千八百年,把那千八百年换成月,换成天,换成时辰……以幻术作恶,以修为逞凶的,才是“野”道的主流。

元时丘处机一言止杀,全真大兴,张三丰横空出世,龙门独尊……再有明时,历代皇帝尊奉道教,表面看来昌盛无比!其实不然,之所以会以为明朝道教也大兴,是因为嘉靖帝,和他身边的两个道士,邵元节、陶仲文。

邵元节和陶仲文的故事,史书寥寥几句,便让天下道门中人心向往之,其地位之高,得当朝皇帝之宠,前所未有!

邵元节算是嘉靖的私人法师,要说是个官员也是,只不过对朝堂敬而远之,一心一意当好嘉靖的私人法师,深受嘉靖喜爱。

邵元节快死那两年,把好朋友陶仲文介绍给嘉靖。陶仲文就享福了,和嘉靖几乎形影不离,嘉靖宠幸他到什么地步?边疆抓了几个探子,嘉靖一拍脑门,这是有陶真人祈祷的原因啊!赏,当赏!

我粗略算了一下,或许不准确,但相差应该不大,陶仲文六十岁过后应该就进入了嘉靖帝的视线,史书说他得宠二十年,算的是他到嘉靖身边开始,那时是65岁被邵元节引荐入朝,然后他67岁的时候陪嘉靖帝出门旅游(邵元节死在这一年),被封为秉一真人。

序就写这么多了,这本书我思考了很久,还是打算找死,那就是用远古文的写法来写。

说好听点,这是一本古香古色的小说,神仙眷侣的故事,小白文是写不出韵味的。

接下来,进入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