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虽说学会骑马,让苏云朵付出了一些肉体上的痛苦,却也让她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随后的日子里,只要不是太阳太辣,苏云朵总会骑着“飞雪”与陆瑾康并骑,偶尔与陆瑾康快马加鞭自由自在地奔驰一番。
驾马飞驰以及视线中树木景致快速后退的感觉,让苏云朵的心里生出一种回到前世坐着汽车、火车的错觉,很有些热血沸腾之感。
不过这种时候不多,虽说苏云朵上手很快,“飞雪”也相当温顺,到底苏云朵也只是个初学者,陆瑾康自是不会由着她任性。
再说如今正值夏季,加之一路走来,甚少遇到阴天,苏云朵骑马的时候并不多。
不过只要天气允许,陆瑾康也不会刻意阻止。
他自己就是个不愿意坐马车的人,骑在高高的马背上,就算迎面而来的热风并不那么好过,可那种自由的感觉,自不是摇晃颠簸的马车可比。
推己及人,陆瑾康很理解苏云朵的心情。
苏云朵发现自从她学会骑马之后,不但自己不必总被困在马车里被颠得七荤八素,整支队伍的行程速度也随之加快,这才明白这一路过来为了减少马车颠簸,陆瑾康特意放缓了车队的速度。
虽说这样的行进速度,只要继续与此前一般顺利,自不会延误他们的整个行程,可是谁又能保证接下来没有个意外。
既然明白了此中关节,苏云朵自不会因为让自己走得舒服而影响大家的行程,能骑马的时候,就再不坐马车,坚持与陆瑾康并肩而行。
接下来的日子,早晚或阴天苏云朵都会选择骑马,待太阳高了,才回到马车里。
如此数日下来,果真提高了带去队伍的前进速度。
六月二十五这一日,一行人经过将近二十日的长途跋涉抵达燕山府,不但补回了先期拖延的时间,甚至还比预期早到了两日。
到燕山府稍事休整之后,一行人将分为两路。
柳玉虎将带着两位年轻的技师转道往东,前往位于燕山府东面的秀水县。
“这是我给孔老先生的书信,你们此去一切听从孔老先生的安排。”苏云朵将一封厚厚的书信交给柳玉虎,并没有再多说什么,毕竟该说得该交待的,这一路过来她已经交待得相当清楚明白了,相信柳玉虎三人必不会让她失望。
“请主子放心,小的们定当听从孔老先生的安排,尽全力提高产品质量,不坠咱御洁坊之胜名。”柳玉虎三人相视一眼,异口同声道,随后对着苏云朵深深一礼,转身上马扬鞭而去。
张平安等人则因为尚苏云朵尚未选定新酒坊的地址,暂时先随苏云朵一同先往勃泥城去,待新酒坊地址选定再做安排。
宁忠平打算让宁华有跟着柳玉虎等人一同先去葛山村进葛山村的村学继续学业,免得荒废学业。
成立不过五六年的葛山村村学,经过柳玉立、袁腾飞等人的努力,最近两年都有孩子考中秀才,如今的声望已经超过了林溪镇上的镇学,成为当地有名的学堂。
当然葛山村村学出名的还不仅仅只是出了几名小秀才,还因为专门开设了一个医药班,专收对附近村镇对行医种药有兴趣也有天赋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这个班由孔老大夫及其弟子亲自教学,几年下来效果不错。
虽说还没人能够真正出师独自行医,却提高了附近村镇赤脚大夫的整体水平。
最大的收获自然是葛山村这一带的村民。
葛山村这一带山多地少,就算是地也多是贫瘠的山地,一年粮食种下来,风调雨顺的年景除了交税,最多也不过能够图个温饱,年景不好时连交税都难,卖儿卖女比比皆是。
虽说苏云朵在葛山村的药材种植大业只收了一季药材,却让葛山村的乡亲看到了希望,虽说苏家去了京城,孔老大夫却在葛山村落了脚。
随着药材种植的范围不断扩大,原本贫穷的葛山村开始富裕起来,渐渐地带动附近的村庄也开始试种药材。
开始的时候,因为只看到葛山村种植药材胶了贫,就一窝蜂似的跟着种药材。
只是药材哪里就那么好种,自是有赢有亏,更因为大多人家并没有药材种植的经验,同样的药材品质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导致药材市场良莠不齐。
孔老大夫自是很快就发现了无序种植的弊端,考虑再三之后,召集附近几个村庄的村长里长以及村老们进行了一番商量,成立了药材种植协会,由神泉山庄按照各村的土地情况种植指定的药材,将无序种植变为有序种植。
神泉山庄还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只要种植户按照神泉山庄的指导进行种植,收获的药材收神泉山庄统一收购。
神泉山庄与种植户签订的收购价随行就市,大大降低了种植的风险,几年下来,原本是秀水县最穷的葛山村这一带反倒成了秀水县相对比较富裕地区,自然极得秀水县令和燕山知府的赞赏,当他们得知神泉山庄的药材大多送往北疆造福北疆将士,上报朝廷之后,税收政策自是有所倾斜。
几年下来,葛山村一带俨然成了东凌国除了神医谷之外最为出名的药材种植基地了。
为了不影响秀水县一带的粮食种植,孔老大夫提议成立的“药材种植协会”对种植药材的土地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禁改良田为药田,否则报官府严惩。毕竟民以粮为天嘛!
葛山村富了,先投资修建村里村外的道路,改善葛山村的交通,原本每逢下雨就一片泥泞的街道和出村的土路,已经全部变成了整洁的石板路,如今的葛山村甚至比林溪镇还要整洁繁华。
除了修建道路,葛山村还加大了对村学的投入,村里年满五岁未满十五的孩子,不论男女全部进学堂读书,按孩子们的兴趣和天赋分班,除了教导孩子们认字识数,更多的是教会他们谋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