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陕西的局势风云变化,京城也跟着颤抖,不过辽东的局势却很平稳。
已经是秋收季节,眼看着田地里的庄稼成熟,农户是很高兴的,辽东与内地不一样,大凡来到这里的农户,胆子都有些大,不畏惧有关辽东纷乱的传闻,反正他们在北方也活不下去了,不愿意成为土匪和流寇,索性到辽东去谋生。
来到这里的农户,意外的发现,辽东远比北方稳定,除开周遭略显的荒芜,其他的没有任何影响,这里没有土匪,也没有传说中的后金鞑子。
农户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能够分到不少的土地,尽管这些土地还不属于他们,但田地里面的收成基本都是他们的,只要给地方官府缴纳一成左右的粮食。
土地多,耕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这意味着农户不缺粮食了。
这年头不缺粮食可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来到这里的农户,还发现了一点,他们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在一些较为荒芜的地方开垦田地,官府不会干涉,也没有打算征收那些新开垦耕地的赋税。
辽东的土地是肥沃的,种下去的庄稼,只要仔细的打理,就一定能够获取收成。
当然,粮食没有收获之前,农户内心的疑虑是很深的,他们害怕,谁知道官府是不是会兑现承诺,如果官府缺乏粮食,要强行征收更多的赋税,农户是没有办法反抗的。
随着秋收季节的到来,田地里的庄稼完全成熟了。
关键时刻到了。
农户开始收割田地里面的庄稼,官府则是派遣吏员前来验收,看看农户的收成如何,根据每家农户的收成确定需要上缴的粮食数量,这些深入田间地头的吏员,做事情很公道,没有谁敢乱来,而且他们估算的数目很准确,就连一些常年耕种土地的老农,都竖起大拇指。
赋税果然是按照官府规定的数目进行征收的,一些遭遇了灾荒的农户,吏员还会根据遭受灾荒的大小,适当的免去一些赋税。
这让农户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丰收的农户,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设法的告知依旧在北方的亲戚朋友,让他们赶快到辽东来耕种土地,这里的局势稳定,没有土匪,更没有后金鞑子,可以安心种地,而且这里的官府说话算数,绝不压榨农户。
土地是农户的命根子,在如何明确辽东土地归属的方面,吴宗睿和史可法绞尽脑汁。
辽东粮食丰收,局势全面好转,虽然经历了两年多,才盼来如此的局面,不过已经足够了,现如今的辽东,与当年刚刚起步的登州和莱州,何等的相似,美中不足的是,来到辽东的商贾不是很多,市舶司的设立,还是由一定的影响。
早就明白商贸重要性的史可法,数次提醒吴宗睿,是不是可以暂停市舶司的运行,等到大量的商贾来到辽东,再来明确市舶司的职责。
吴宗睿一直都没有同意,他很清楚,辽东的农业如果不能够完全发展起来,依靠商贸来支撑是不大可能的,大凡要发展商贸的地方,人口是第一位的,没有足够的人口,在大明王朝这个农业社会,发展商贸就是空中楼阁。
当年的登州和莱州,商贸的发展源于海运码头,这是登州和莱州所具有的优势,在吴宗睿的运作之下,其优势发挥到了顶点,快速促进登莱之地商贸的发展。
辽东的情况不一样,依靠码头来发展商贸是不大可能的,这里没有多少的物资往外面运输,而且运输的成本很高,这样的生意几乎没有人愿意做。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与后金和蒙古部落交易。
不过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大明王朝与后金是死对头,不管是后金的商贾,还是大明的商贾,都不大可能正常往来做生意,且不说后金的商贾,大明的商贾前往沈阳去做生意,生命与货物都得不到安全保证,肯定不要想活着回来。
再说蒙古,地域广阔,蒙古部落流动性太强,很少固定在某个地方,往往是随着季节搬迁,前往牧草丰富的地方,以便于饲养牲畜,和蒙古部落做生意,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还要忍受蒙古大草原恶劣的气候,这个做生意的过程,也充满了危险,危及生命。
这样的生意哪里有人敢去做。
辽东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吴宗睿就提醒史可法,要考虑与后金和蒙古部落商贸交往的事宜,史可法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能够与后金和蒙古部落做生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