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战壕不光是曲里拐弯,每隔三十米都还要挖掘能供一个步兵班藏身的圆形战壕,哪怕是近万人齐力劳作,想在20个小时内完成也并不是个简单事。
更何况在黄浦江畔200多米处还要构筑超过两排横着的真正野战战壕。
是的,由城西仓城一直延伸至黄埔江畔的曲线型野战战壕并不是用来阻敌所用,而是要撤回在黄浦江畔阻击渡过黄浦江日寇的解固基152团所用的。
在日寇有舰炮和飞机的威胁下,将军队放在毫无遮拦的平原向12里外行军,几乎就是将官兵置身于死地。但有了可以防炮的野战战壕,可就不一样了。
别说火炮不可能精准的炸到宽不过2米的战壕里,就是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也不可能那般轻易得逞,再说了,真以为飞机天下无敌?当低于150米,集火的轻重机枪火力足以将飞机打得千疮百孔。
螺旋桨式飞机400多公里的速度可真比子弹飞得慢多了,要是搁未来,装着推力动不动就是上十吨发动机的喷气式发动机几乎都不用开炮,以超音速在低空敌人头上来这么一波都能把人给震得七荤八素的。那别说用枪了,能站得起来都算你本事。
有了这条耗费巨大人力的野战战壕,足以保证打完阻击的步兵团大部分人都能顺利撤回仓城和松江城阵地。毕竟,黄浦江畔打阻击的目的不是将数万日军挡在江那边,而是拖延时间顺便多杀点儿鬼子罢了。
城内尚有三个步兵团的兵力,但他们可也没闲着,每个步兵班都抽出两人和连长一起在各自防守区域的地下管网里熟悉密密麻麻的的通道和出口。他们必须知道地下和地上对应的位置并用地图标注出各对应位置。否则,本来想的是打日军屁股,却带着弟兄们钻到日军枪口前,那可就大大的糟糕了。
当然了,为了方便各部官兵从出口出去打鬼子,各出口和其上方的建筑都被43军官兵们用川省话做了简单的标记和说明,但那,估计也就川省人能看懂,别说日本人了,其他各省人看了估计都得麻爪。
比如“打狗日个瓜娃子”那意思是上面出口很隐蔽,可以出去干小鬼子。又比如“血股淋铛”,那意思是出口有些危险,若要出去就得小心,别被日本人阴了。诸如此类,反正对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川人的第43军官兵来说是足以提示了。
而出口上方的建筑和巷道更是被这帮没读过多少书的川人们用川省境内的名山大川以及大河来命名,一条小弄堂有可能就被称作“嘉陵江”,一座二层小楼或许就是“峨眉山”,不起眼的民居也许就是“青城山”。
这导致日后,由营部直接通过地下管网公共广播直接下的命令基本都是:“二连,天黑后给老子拿回青城山,狗日的四排长,嘉陵江是你的防区,丢了老子毙了你。”
这搞得很有种就在此地指挥方遒川省大战的意思,就连第43军军部干脆也以此为代号在城防地图上进行标志,陆军中将询问各团战况时也照此询问,甚至为节约时间在电话不通时不惜以明文电讯。
这让已经攻入城内努力切入第43军通讯网的日军,很懵逼啊!小小的松江,有这么多山和河流吗?
而且,在俞献诚的提议下,为防止日军动用毒气对地下管网进行攻击,第43军将全军为数不多的2000多具防毒面具全部下发到管网内,由各团团长按照防守区域分发,同时,扩大出风口。好在地下管网在建设的时候,为防止沼气中毒,就设计了为数不少的出风口,除非是占领了全城的日军将这些出风口一一堵死,否则日军想将毒气充斥遍布全城的地下管网那是痴心妄想。
当然了,如果日军能占领全城,让他们堵死出风口也无妨,那几乎就证明着43军已经全体战死,他们的战斗任务结束了。
除了忙着熟悉地形并绘制地图的官兵,地面上的3个步兵团也没闲着,他们得对第二层防线的城墙工事进行布设。城头上的沙包工事其实工程量并不大。从一开始,各步兵团就没打算在城墙头上摆多少兵力。
现在可不是冷兵器时代,躲在城墙垛后面打打冷枪就可以大量杀伤日寇,小鬼子的榴弹炮或许没那么准能直接轰到宽不过3米多的城墙之上,但小鬼子的步兵炮可绝对是攻城利器。将大量兵力摆在城头,那就是给鬼子送菜,这帮上校们才不会那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