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阿富汗少女(2)(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别怕,那是战争时期缴获的,现在我们用它们在节庆时发射焰火。”穆罕默德解释。

林佩珊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世界居然还有人会用大炮放烟火?

搭车的人们在这座小镇下了车,林佩珊看着那个小男孩瘦弱的背影,默默不语,心里微微有些发酸。

再往前走就是白沙瓦最值得一访的开伯尔山口。

雅利安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建立了莫卧儿王朝的蒙古突厥人,都是通过这个山口由中亚进入南亚的。

因此,到了开伯尔,看到那些风化剥落的古老建筑时,总会有一点点朝拜历史的意味。

开伯尔山口由帕坦部落把守,不是说去就可以去的,要是普通游客的话,必须先到一个边境机构去办登记手续,这个小机构会派个挎枪的当地部落士兵跟车前往山口。

但对叶承欢他们却是一路绿灯。

车子过了巴国政府控制区的最后边界,路边竖个很严肃,但是看上去煞有介事的牌子,大意是说,过了这个点,你就进入了部落控制区,巴国政府对这一区域中发生的一切事都无能为力,请好自为之。

车过了这个点,没多久就看到路边扯地连天的土垒房屋。

穆罕默德说这就是阿富汗难民营。

听了这话,林佩珊不禁心里一动,虽然没来过但对这里并不算很陌生。

要说这里有什么名人,那无疑就是被摄影大师史蒂夫拍下的那张世界著名的反战照片,《阿富汗少女》。

在上世纪80年代,史蒂夫在巴基斯坦难民营中拍下了那幅著名的照片《阿富汗少女》。

第二年,《国家地理》用这张照片做了封面,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位名叫莎巴特古拉的“阿富汗少女”。

17年后,史蒂夫突然产生了一个愿望:前往阿富汗寻找17年前拍摄的那个少女。

史蒂夫《国家地理》的一组工作人员重返巴基斯坦,试图寻找这位有着摄人眼神的神秘少女的下落,了解这些年在她身上发生过的故事。

但是茫茫人海,哪里找去?

17年过去了,那女孩一定变成妇人,况且在那个充满战火的地方,这女子是死是活,这些都是疑问。

可史蒂夫偏偏不放弃,他奔赴阿富汗,联系了当地熟人,寻找当年阿富汗少女的学校,用米国联邦调查局分析案件的手法分析真伪。

虽然他三番五次找错了人,但最后史蒂夫终于找到了那个少女。

当他见到少女的时候,发现这少女苍老了很多,眼睛也没有那么清澈,可有一点却没有变:她的眼神中依然还带着原来的惊恐!

少女说,17年前,她之所以惊恐是因为在拍这张照片的几天前,她家的房子被战机轰炸了,父母被炸死,祖母带着她和哥哥趁天黑把父母埋葬了之后,就开始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

他们到达难民营以后,就遇上了史蒂夫。

现在她的日子依然不好过,孩子没机会上学,生活依然饥寒交迫。

“我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正是我们要找的‘阿富汗少女’。”史蒂夫说,“她也认出了我,因为她一生中只照过那一次相。然而她却没见过那张照片。当然,她也从不知道这个地球上,有无数人看过她的照片,也感动了无数人。”

林佩珊清楚的记得那两张照片,少女眼睛的虹膜在她看来是奇特的蓝绿色,刚才在白沙瓦的街上就看到不少这样的眼睛,怪不得当初史蒂夫要检查她的虹膜之后,才确认他们找的是同一个人。

这其实是一双平常的眼睛,却打动了世界上太多人的心灵。

她不禁有种想要去难民营里探望的冲动,想看看那个女人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但想到这里的复杂状况也只能打消。

难民营过后是一座黑市,烟酒糖茶还有各色武器,车队似乎变得稍微谨慎了些,这一路都没有停车。

入山后穿越帕坦人的集镇,才真正进入开帕尔的山口。

左右的山完全谈不上俊秀,只是一个个土山丘而已,胜在地势十分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沿途各时期的碉堡交错,现在已经基本都荒废了。

柏油路在小山中辗转腾挪,一直延伸到阿富汗边境。

这时,已经能隐隐看到不远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真正的边界和那边山下的一个小镇子,一切都是灰突突的,安详不见异样。

偶尔可以看到载着援助物资的大货车缓缓开进阿富汗,也有从阿富汗开来的货车,车里装着阿富汗的特产:土豆,洋葱和葡萄。

叶承欢告诉她,那些东西下面应该还有当今世界上质量最上乘的阿富汗大烟土,经过中转后将销往全世界。

林佩珊更深刻的意识到,这绝不是一次美妙的旅行,而是一场灾难!

揪心的是,天知道接下来还会遇到多少更可怕的灾难在等着自己呢?

“难道政府可以容忍这种丑恶的行为?”林佩珊没想到居然嚣张到开着卡车贩毒的地步。

天色渐渐灰暗了下来,周围的景色已经变的越来越模糊了,地平线上渐渐冒出来的小镇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天使之城。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