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阎锡山拉着宋哲武的手来到人群前,用极其亲热的语气对一个40多岁,重眉大眼,很有风度的西装介绍说:“文戈,这位是得到已故仲恺先生赏识,曾任国民政斧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广东省农工厅厅长、中央农民部部长、实业部长、工人部部长等职,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务局长,现在是兆铭先生的得力大将陈公博陈先生。”
阎锡山在介绍陈公博时,用的是“曾任”这个词,陈公博现在已经被蒋介石不仅免去一切职务,还被开除出党。
对陈公博这个人,不只是今生,宋哲武前世就久闻其大名,当然,这是作为一个著名的大汉歼,不仅是汪伪政权的二号人物,在汪精卫死后,更任伪国民政斧主席。
陈公博是[***]一大十二名正式代表之一,广东地区早期[***]创始人,23年离党后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25年回国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在此期间得到廖仲恺看重,邀请其加入国民党,并极力推荐给汪精卫。短短几个月时间,陈公博就从一个刚刚入党的新党员,跃进国民党核心领导层。这些虽然与汪精卫提携密切相关,可也说明陈公博极有才华。
1928年冬,陈公博等宣告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总部”。“改组派”组织成立后,陈公博多方活动,与蒋介石形成尖锐对抗,掀起了“护党救国运动”。陈公博积极联络各种势力反蒋,两广反蒋,唐生智、石友三反蒋都是陈公博积极策划的。阎锡山刚才介绍的陈公博的那些职务都是以前的事,他现在早已被蒋介石免去所有职务,并遭到通缉。
对于陈公博后来跟随汪精卫投曰一事,宋哲武前世就是恨之入骨,这时见了自然也没有好心情,为了他的计划的实现,他需要逢迎阎锡山,可他却没有必要迎合陈公博。
陈公博满面笑容地伸出手热情地说:“文戈将军,东北和外蒙两战大胜,不仅打出了第四路军的威风,也大涨了中[***]人的志气,更为国家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在法国养病的汪先生多次电喻我要带他当面谢谢宋将军。”
说完,陈公博退后一步,对宋哲武微微一躬说:“这一礼是公博代汪先生谢文戈将军。”
陈公博在国民党内属于有才干的实务派,就是蒋介石也很看重他的才情。1926年10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国民政斧迁都武汉,但蒋介石却出于维护个人读才地位的考虑,提出要迁都南昌,于是国民党内部左、右两派围绕迁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陈公博受蒋介石之托,奔走各方,出谋划策。基于当时蒋介石在政治上还处于劣势,他劝蒋介石同意迁都武汉,等过了危机,然后再想办法。蒋介石考虑再三,接受了陈公博的“韬晦”之计。一方面通电国民党中央,同意迁都武汉,一方面改组国民党中央党部,由陈公博任代理组织部长。
陈公博代汪精卫这个当今中国政坛唯一有资格和蒋介石在合法手段下一较短长的政治领袖给宋哲武一礼,足见陈公博和汪精卫很看重宋哲武,或者说很看重宋哲武的第四路军。这一举动,不仅让众人侧目,就是阎锡山也是微微一怔。
宋哲武微一侧身,淡淡地说:“哲武是军人,军人守土有责,保家卫国更是本分,当不得汪先生如此厚爱。”
陈公博或者说汪精卫如此看重宋哲武,无非就是想要拉拢招揽宋哲武,这是因为汪精卫虽然是孙中山的政治遗嘱的撰写人、国民党政治领袖,可是他一直斗不过蒋介石,一个决定姓的原因就是汪精卫没有一支属于他的军队,甚至也可以说他没有一兵一卒,这也是汪精卫的一个心病,只是现在想要组织自己的军事力量和蒋介石斗为时已晚。
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这几个最大的军阀又都不怎么买汪精卫的帐,汪精卫就起了拉拢一些势力随较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弱,可有一定实力可以和蒋介石硬抗的人,这些人实力不是很大,有他们联络国民党内的势力内外夹攻,一旦中央军稍有失利,就可以逼蒋介石下野。在汪精卫主导政权后,这些“功臣”因为实力的原因又不至于尾大不掉。比如张发奎、唐生智,以及刚刚从冯玉祥那里分离出来的石友三、韩复榘、杨虎城等人,只是这些人要么对汪精卫的改组派不予理睬,要么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刚一冒头就被蒋介石轻易地打败。
这次陈公博来到太原争取阎锡山反蒋,实在也是无奈之举,汪精卫和陈公博都明白,即使反蒋成功,恐怕也是又出了一个阎介石。只是他们手里没有军队,实在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为了做好反蒋成功后制约阎锡山等人的准备,陈公博一直也没有放弃拉拢一些小军阀。
宋哲武这个新近快速崛起的年轻人最符合汪精卫的口味,宋哲武资历浅无法对汪精卫在党内的地位形成威胁,他的第四路军实力强悍,又刻意在必要的时候帮助汪精卫对付阎锡山等人,实在是上佳人选。陈公博早在去年就去涞源意图拉拢宋哲武,只是那时宋哲武已经随部队去满洲里。
满腔热忱的陈公博看到宋哲武一副不感冒的神态,不仅暗自微微一愣,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
宋哲武淡然神态,阎锡山看在眼里,不由暗暗好笑,心说:“汪精卫除了有一个闪光的政治地位外,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就想随随便便的拉拢住宋哲武?不要看他表面上一副大义凛然,好像真是霍去病、岳飞一类的人物,可是骨子里还是为了钱权二字,他阎锡山可不相信宋哲武没有政治野心,只是他现在没有这个实力罢了。”
跟在旁边的赵丕廉没想到宋哲武这么不给汪精卫的头号干将面子,见陈公博有些难堪,想要开口替陈公博解围,可见阎锡山还是乐呵呵的像没事人一样,暗暗咽了咽口水,没有出声。
到是一直在旁边饶有兴致看着宋哲武,一直没有机会插话的顾孟余这时候笑着说:“文戈将军,敝人自报家门,我是顾孟余。文戈将军收复外蒙的大功我佩服得紧,不过我更看好将军大力发展实业的功绩,我在北大任教时令尊主持下的振邦面粉和振邦色布我都见过,除了质量,当时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可是到了文戈将军手里短短几年就被发扬光大,如今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厂,甚至还出口到国外。而且我听说文戈将军其它的企业也办得红红火火,将军实在是实业救国的典范,如果国内能有个和平环境,不仅是将军一人,众多的工商业者一定会让我们的民族工业也长足发展。只是很可惜,蒋先生对发展实业不是很感兴趣。汪先生听说振邦的布料竟然出口到南洋很兴奋,特意让我们给他寄到法国一块布料,他很希望穿上我们中国产的上好布料做的衣服。”
顾孟余虽然是学者出身,可是为人很精明,他看出宋哲武对陈公博态度冷淡。虽然不知道原因,为了打破尴尬,故意提起宋哲武办实业的事。不过,顾孟余这么说并不仅仅是为了转圜气氛,他也真的很佩服宋哲武办实业的业绩,顾孟余一直很推崇的实业救国,他说的这些是真心话。关于他说的汪精卫的事,顾孟余只是隐晦地想要告诉宋哲武,汪精卫可不同蒋介石一样,他是一个想着强国富民的好领袖,支持这样的人客比支持蒋介石要好。
宋哲武对顾孟余并不陌生,宋哲武在前世的记忆中记得,顾孟余早年先在莱比锡大学学习,一年后转读于柏林大学政治系。中华民国临时政斧成立,蔡元培任教育总长,邀顾孟余任司长。后受聘为北大法文系主任,政治经济系教授、主任,同时兼文科德文门主任、燕京大学教务长,兼任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
1925年接任广东大学校长。当选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兼任黄埔军校政治讲师。同年7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秘书长,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兼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广州国民政斧委员。1927年3月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宣传部长。
顾孟余先后任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铁道部长、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交通部长等职。在铁道部、交通部任职期间,顾孟余勤政廉洁、招贤纳才、呕心沥血,为民国十年黄金发展做了许多基础姓的工作。
顾孟余接任铁道部部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整顿全国铁路货运、客运秩序,统一标准;提倡铁路、公路联运。期间,粤汉铁路贯通;陇海线潼关至西安段通车、西安至咸阳段建成;浙赣线金玉段、玉南段通车;连云港筑港工程竣工;苏嘉铁路和钱江大桥开工等等。
他还不遗余力培植、提携人才。启用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工程系毕业的茅以升为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重用铁路工程师凌鸿勋,任命凌鸿勋为粤汉铁路株韶路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凌鸿勋不负厚望,克服种种困难,提前一年将粤汉线全线接轨。
最让宋哲武看重的还是顾孟余的气节,抗战期间,汪精卫、陈公博投敌叛变,顾孟余在力劝无效后,不顾可能因为他曾是汪精卫的人而不被蒋介石重用,毅然发表声明表明自己誓为中国人的立场,随即由香港回渝城与汪精卫分道扬镳。
顾孟余称赞宋哲武实业办得好,这宋哲武是相信顾孟余说的是真心话,也是宋哲武引以为傲的。可是汪精卫要穿他的布料做的衣物,他不相信,真的假的只有天知道。
不过宋哲武对顾孟余的为人还是很敬重的,见他出来打圆场,也顺势笑着回答。
“顾先生,哲武兴办实业,只是为我们的民族工业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还远谈不上典范,先生实在是过奖了。不过正如先生所说,国内如果能有一个安稳的环境,我相信我们的民族工业的确会有一个大发展,并且也会促进我们国家的科技教育的发展。”
宋哲武一转念,略一思索,对顾孟余又说:“我旗下的面粉厂、纺织厂、水泥厂虽然做的不错,可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只有化工厂好一些,可也无法同国外的大公司相比,至少是在规模上。诚如先生所说,如果我有一个安稳的发展环境,我的企业还会大发展,也要建起世界著名的大公司。我今天可以向先生透漏一个信息,我已经研制出了收音机、家用空调和冰箱,一旦条件具备,我就会兴建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我有决心把我的电气公司做成世界最好,甚至也是最大的现代化公司。”
收音机还好,现在国内有文化有条件的都见过甚至家里就有,冰箱也可以顾名思义地理解,可是空调这个词多数人就不懂了,因为这个时候的水冷空调还只有西方少数大商场、影院和一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工厂才有,在国内只有经常和国外有联系的人才知道有这个东西。
顾孟余有些惊讶地问:“文戈将军,你是说国外大商场里能让室内温度降低的空调?而且还能放在家里?”
宋哲武点头肯定地说:“是的。”
顾孟余兴奋地说:“有这样的外国人没有的好东西,文戈将军为什么不马上生产?也让西方人看看,我们中国人也行!”
“我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宋哲武有些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