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法度(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郭宁妃说完,就让秀女们挨个表演她们的才艺。她眼睛看向默默退在一旁的张昭华,心里却思绪万端。

很显然这个女子很聪明,很会说话,而且说到了皇帝的心里去。看皇爷的意思,对这个女孩也是另眼相看的,做配皇子是八九不离十了,但是不知道是哪个皇子,或者皇孙,或者是——皇太孙?

想到这里,郭宁妃后牙根有点疼了,因为不久之前,皇太孙就托人到她这里,请求她在阅选的时候将光禄寺少卿之女马氏列为第一,这意思很明显了,皇太孙想让马氏做自己的妃子。郭宁妃不知道两人是怎么看对眼的,她只知道她无法拒绝太孙的请求,这可是将来皇宫里的第二个实实在在的主人啊,自己要是能有幸活到皇帝后面,要不要殉葬难道不是太孙发话吗?

她当然是想达成太孙的要求的,但是没想到皇帝会横插进来,按洪武十四年的旧例,那时候马皇后病着,是她和惠妃主持最后一轮的选阅的,当时她是选出了前十名之后再交给皇帝定夺的,只是没想到这一次皇帝会亲自过来,那马氏什么名次,也就不是自己能干预的了的了。

毕竟太孙不能比拟皇爷啊。一个是潜沉在水底还没有一露锋芒的太阳,一个是过了中天有夕阳颓势的太阳,但是如今在天空中的,还是这一轮太阳啊。

且看皇爷的心思吧,希望那个还没进来的马氏,真如太孙说的那么好,是个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人。

而此时的张昭华心里,也是心情复杂感慨万端,她既是有一种劫后余生侥幸过关的庆幸,也有一种皇帝怎么这么好骗的疑问。

历史课上张昭华知道,明朝与其他朝代不同,后妃们来自民间,来自良家,皆属家庭背景空虚而势力薄弱之列。明朝统治者原本以为用这样的女子填充后宫,就可以不蹈汉唐的覆辙,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女子造就了特殊的明代历史。

因为不管她们身份如何卑微,一旦进入妃嫔之列,成为皇宫主人的一份子,便接近了权力甚至能比别人更轻而易举地拥有权力。

历史上是不存在有“后权”这么一个说法的,后权总是伴随着皇权而生,所以这种权力具有隐形和显性的双重特征,当皇帝励精图治亲历亲为时,她们是偏于一隅的角色;若皇权处于危机之中时,这些来自民间位居后妃前列的女子被赋予了皇权延伸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其活动空间便无限膨胀了。

而且既然说到变法这个事情,张昭华虽然历史知识不精深,但是总归还是知道,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变法”活动,居然总是能和女性扯上关系。比如说发动武周革命的武则天;比如说北宋新旧党之间起决定作用的高太后;比如说张居正改革时期掌握宫廷权力的李太后;比如说满清戊戌变法时候的慈禧太后。

虽然变法的性质不同,但是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出乎意料地重要。

张昭华在说高太后“以恢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其实高后上台,是废除了儿子亲手订的政策;而她秉政八九年死了之后,她的孙子又一手推翻了她的所有政策。她生怕皇帝又问一个其他深奥的问题,比如说高太后以母改子和哲宗不改父道,究竟哪个对?

这个问题如果皇帝问出来,那张昭华才叫真的口不能言了呢。因为这个才是牵扯到祖宗法度的继承问题。

前提是,宋神宗变法,变的是谁的法?是太祖太宗仁宗的法,那他们的法,就是一定正确的吗?这个问题就又扯远了,但是张昭华认为,哪怕皇帝现在订立的各种张程制度再好、再先进,也不能适用于二百年后的国家,甚至连一百年都到不了,北宋才多少年啊。

后世电脑上的程序,都要时不时更新,查补漏洞,何况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制度政策呢。但是皇帝却将自己的“法”,看成是万世不变的法,要让后世子孙永远地遵循下去,那怎么可能呢——现在制度上一个小小的毛病,越往后面发展就会成为痼疾,越难以祛除。大明有那么多的良才,出现了高拱、张居正这样的千古人杰,为了医治这些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痼疾,不惜身死名裂,那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不要将这个“祖宗法度”定得那么死,守得那么严呢?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